每次下筆挖掘OKKI產品功能的時候,我心里都會率先思索一些問題:為什么這個功能會存在?最初開發的契機是什么?面對同樣的用戶痛點,我們比別人做得好的地方在哪里呢?
本著這些問題,我這次瞄準了OKKI系統中頗具代表性的一大模塊:商機管理。
“為什么會有商機管理?。?/span>”
Felix是負責商機模塊的產品經理,看起來文質彬彬的男生,聊久了倒是有些呆萌。他歪著腦袋想了想,回答說:“最開始其實是因為,我們發現用戶在銷售流程精細化管理上出現了一些問題哈。”
“比如呢?”
“最簡單的一個例子,管理人都想知道每個客戶的轉化、每個銷售項目走到哪個階段了,想看明白整個銷售流程的進度,可當時市面上沒有人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,我們就出手了。”
其實我第一次看到OKKI的商機看板的時候,也是很驚喜的,從左到右非常清晰明確地展示了從“開發、洽談、詢盤、報價、PI、樣品、二次洽談、贏單”的整個過程,每個階段下方清楚羅列著該階段的每條商機,非常醒目,對我這樣的強迫癥患者來說簡直是福音。
“商機模塊和客戶模塊的管理維度是不同的,”Felix解釋說,“客戶模塊的坐標是在客戶本身上,是展現每一個客戶的最新動態;而商機模塊的坐標是在每一條商機上,更看重的是每條商機或訂單的最新進展。比如,一個客戶可能會有好幾筆交易,包含潛在或者成交的訂單。如果你想看看這個客戶的基本信息,可以查看他的客戶檔案,可如果你想查詢他每一筆交易的狀態,就可以從商機看板里切入進去,進展就一目了然了。”
這的確是不少新用戶最開始搞不清楚的問題,Felix也反思過,說知道如何運用商機看板的用戶,對這個功能就非常依賴,用得也非常好,可另一個極端的現象也存在,用戶完全不了解有什么作用,就只盯著客戶檔案看,很少會查看商機看板。
“這也是我這次想要解決的問題,我來一個個說明吧。”Felix打開了他的系統界面,開始向我一一闡釋。
創新AI功能:商機創建與更新自動化
OKKI一直致力于最大限度減免用戶的人工重復勞動,AI自動化便是我們潛心鉆研的方向之一。對于商機來說,研發團隊設立了兩套自動化規則:即商機創建自動化與商機更新自動化。
商機創建自動化顧名思義,對于符合用戶需求的每條商機,OKKI的系統可以為它們自動建立檔案。系統會智能分析郵件內容,讀取關鍵字、PI附件等信息,自動判定是否滿足創建商機的規則,無需用戶手動輸入任何文字,便可以在系統中自動生成商機訂單,并同步跟進。
商機更新自動化也很好理解。它不僅能實時跟進商機的最新動態,在看板上同步展示;同時還能將郵件中的附件自動添加到商機文檔之中;此外,與該商機有關的業務員、客戶聯系人等人員信息也會在系統中同步生成、更新。總之,一條符合判定規則的商機不僅能夠被自動創建,系統還可以依據最新的郵件動態,實時更新與之相關的所有信息。
流程式商機看板
“這點是商機模塊的核心功能,”Felix先同我展示了前文提到的最完整的商機流程,然后補充說,“這只是個模板,我們其實是可以設置多流程管理的。”
“多流程管理?”
Felix打開了商機流程選擇界面,如下圖所示:
“不同的訂單類型,涉及到的流程可能完全不同,我們也是基于這樣的考慮,設置了這樣的多流程管理體系。”
這其實是一套非常實用的功能,舉個簡單的例子,客戶可以通過它來管理樣品寄送流程。
“寄樣流程雖然簡單,但其實這樣的小微訂單有些公司是很多的,這時候如果單獨為這樣的訂單創建一個商機流程就會非常方便。”
我補充說:“最簡單的就是三步走了吧?詢盤——寄樣——客戶收貨,就完事兒了。”
“是啊,所以根據不同的訂單類型來設置一條商機流程線,切換著查看,是很實用的。”
Felix還給出了一個例子,比如說不同部門的訂單跟進流程可能截然不同,管理人甚至可以為每一部門設定一套符合部門運轉的商機流程,每次查看的時候只要點擊一下鼠標,就能輕松管理多流程的商機進展了。
“商機的每個階段會自動更新嗎?”我接著問。
Felix回答:“當然,這就是我剛才和你說的商機更新自動化了,比如某訂單從詢盤到了PI的階段,因為系統抓到郵件中的PI附件了,這條商機就自動跳到了下一階段。當然了,如果你想手動更改也非常方便,直接鼠標拖動過去就好了。”
“直接拖?”我下意識就試驗了一下,果然立竿見影,“這么方便?。?/span>”
“是啊,不過有些公司對每個階段的審查比較嚴格,不能這么隨隨便便地拖來拖去,如果用戶有要求,是可以設置審批環節的,你想拖過去的時候會自動彈出審批申請,照著表格填好信息等著領導審批就好了。”
所謂流程式的商機看板就是這樣,展現的重點在于一個訂單(商機)的進程管理,在每一個進程下面會羅列處于該進程的所有商機,方便管理者清楚明白地看到每個階段的商機數量和具體信息,而管理者若想看到每個商機的詳細內容,也只需要鼠標點擊該商機的標題即可,非常地簡單實用。
潛在最大銷售額與實際銷售額預測
“這些數字是什么?”看著看著,我注意到每個商機階段上面都有一串數字,“看起來像是錢?”
“是吧?前面加個貨幣單位特別吸引人是不是?”
“哈哈,是是是,特別吸引人!”
“就這種一看這就是錢,用戶就注意到了呀,”Felix笑道,“上面統計的就是每個商機階段的金額。每條商機被創建的時候,都有這個訂單成了之后能賺多少錢嘛,所以在每個階段的最上頭就有這些訂單的總和了。”
“那最上面這個,就是全部訂單的金額加起來嘍?”
“沒錯,”Felix又補充說明道,“這些金額其實是給管理者一個參考值,目前你手中的這些商機,潛在的最大銷售額是多少,是用來……”
“幻覺,讓自己開心一些的。”
Felix哈哈大笑,趕緊又說:“好吧,我們也可以讓他們落地一點,你看這個。”
Felix打開統計分析模塊中的【商機銷售金額預測】,說道:“這里的銷售預測是很實際的,我們給了每一階段商機一定的權重百分比,公式是每個階段的贏率 X 商機銷售金額 = 商機預測金額。”
這很好理解,比如對于某家公司來說,到了樣品階段,銷售贏率就能高達60%,而對于另一家公司來說,即使到了報價階段,贏率可能也只有50%。所以根據每家公司的不同情況設定不同的贏率,乘以該階段的商機總額,得出來的數字就比較接近實際的銷售預測金額了。
“這個百分比除了行業規律以外,也需要管理者憑借自身的經驗大致設定出一個數字來,然后根據實際情況再慢慢調整,最后預測的金額就會比較準確了。”Felix總結說。
輸單原因分析
在商機看板的末端,會有一列輸單的商機,如下圖所示:
管理者可以每隔一段時間查看輸單的商機,包括跟進人、輸單原因、輸單數量、商機金額等等,然后在每月或每個季度做銷售復盤的時候,將輸單的信息考慮進去,總結歸納做得不好的地方,改正錯誤,對提升往后的銷售效率很有幫助。
結 語
Felix全部講解完之后,我理解了他最開始所說的“精細化管理”的意思了。前段時間我接觸過不少用戶,他們對于流程管理雖然很看重,卻苦于不知道該如何著手,OKKI的商機模塊正好提供了這樣一個便捷有效的平臺,不僅省了他們人工錄入數據的時間,清楚展示了每個流程階段的商機狀態,還提供了更多附加的功能,例如銷售預測,輸單分析等。
Felix最后說的一段話留給我很深的印象,他說:“很多人做生意其實有總結經驗的心思,可一是沒有時間整理,二是東西太多了,不知道該怎么整理。我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,想幫助用戶解決這個問題,然后上周就遇到了一位用戶,讓我覺得很欣慰。”
“他說他復盤商機模塊的時候,發現同一個客戶,系統里有跟進過十條有關他的商機,可最后成單的居然只有一條,他說:‘如果沒有OKKI這些看板總結,我還真沒法在那么多的客戶信息里注意到這樣的細節。’我覺得,這就是對我們工作的很大肯定了。”
評估是績效管理的一個關鍵環節,如果你無法衡量一件事,就永遠無法改善它。OKKI能做的,也只是向你伸出一把標尺,是否選擇握住它,使用它,其實都在你的一念之間。